随着上市银行年报陆续披露,部分理财公司2023年的经营业绩浮出水面。4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已有14家理财公司“成绩单”出炉,合计共赚212.51亿元。从净利润表现来看,业绩分化明显,部分国有银行理财公司业绩降幅较大,净利润降超50%,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则“逆袭”上位,多家排名有所上升。而受权益类产品收入下降、费率降低等因素影响,部分理财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缩水,个别出现两位数降幅。分析人士认为,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理财公司需要在产品降费与收益之间寻求平衡,随着存款利率不断调降,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具有更高吸引力,预计2024年理财产品规模有望扩容。
4月2日,北京商报记者统计发现,截至目前已有工银理财、农银理财、中银理财、建信理财、交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光大理财、民生理财、青银理财、渝农商理财14家理财公司“成绩单”出炉,合计共赚212.51亿元,较上年同期减少18.78%。
其中,招银理财依旧稳坐净利润头把交椅,2023年,该公司实现净利润31.9亿元,但较上年同期减少11.22%。农银理财、建信理财未能守住第二、第四名座次,报告期内,净利润分别减少54.67%、53.42%至15.97亿元、13.23亿元。
股份制银行理财公司“逆袭”上位,靠着较低的降幅或微增的业绩,多家排名有所上升。2023年兴银理财、信银理财、平安理财分别以净利润25.82亿元、22.55亿元、18.85亿元抢占第二、第三、第四名宝座。
座次变更的同时,理财公司净利润降幅也引发市场关注。2023年,14家理财公司中9家净利润同比出现下滑,除农银理财、建信理财净利润降超50%之外,中邮理财也同比减少33.83%至8.41亿元。
资深金融政策专家周毅钦表示,部分理财公司净利润的下降,一方面与产品规模有关,一些国有银行旗下理财公司产品规模明显下降;另一方面,一些理财公司考虑到客户的流失,在2023年适当地采取阶段性减费让利,对经营利润产生了一定影响。
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2023年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华夏理财、平安理财、宁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对旗下理财产品的固定投资管理费、销售服务费率、托管费率或浮动管理费进行优惠。
在招商银行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该行副行长彭家文透露,招银理财收入下降主要是理财产品管理规模下降,同时,供求关系变化导致低费率的理财产品、资管类产品规模增加,进而影响收入。
受权益类产品收入下降、费率降低等因素影响,2023年末多家理财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出现“收缩”,个别甚至出现两位数降幅。
2023年末,招银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虽仍然是同业第一,但已较上年末下降4.49%至2.55万亿元。建信理财、农银理财的产品规模和理财产品余额则分别较上年末减少21.51%、10.61%至1.5万亿元和1.59万亿元;工银理财、中银理财的产品余额、资产管理规模均由超1.7万亿元降至1.6万亿元水平。
不过,亦有理财公司理财产品规模得以扩张。例如,2023年平安理财跻身“万亿俱乐部”,理财产品规模首次突破“万亿大关”,成为继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建信理财、农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银理财、信银理财、光大理财、交银理财之后的新成员。截至报告期末,平安理财管理的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4.2%至1.01万亿元。此外,截至报告期末,交银理财的理财产品余额较上年末增长13.45%至1.23万亿元。
对于理财产品余额增长原因,平安银行2023年年报显示,2023年平安理财着力推动渠道经营、投资管理、产品体系、风险控制等核心能力升级,一方面深化渠道经营,融入平安银行经营场景,通过“灵活宝”等理财产品提升客户体验,另一方面加强与同业银行的代销合作,2023年末,平安理财已与超40家同业银行合作开展代销业务,代销余额超3400亿元。此外,坚持稳健的投资策略,通过多资产、多策略投资模式增厚产品收益、分散投资风险。
从行业数据也可看出理财产品规模“收缩”趋势,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截至2023年末,银行理财市场存续规模为26.8万亿元,虽较2023年半年度末增长5.76%,但仍较2022年末减少3.07%。
“理财公司管理的理财产品规模有涨有降,说明竞争激烈。”苏商银行研究院高级研究员杜娟表示,当前市场格局未定,产品创新、技术创新、渠道创新等不断涌现,降价优惠动作频频,各家都在大力拓展业务规模,除理财公司之外,还有公募、券商等各类机构争夺市场份额。部分理财公司产品规模收缩也有客户资产配置转向的原因,有的客户为避险将理财转为存款,有的客户看好权益市场将理财转为股票,这会伴随着市场行情动态调整。
自2022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实施后,理财产品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理财产品几轮“破净”后,投资者“稳赚收益”的心态被打破,开始更加关注产品力、关注风险,“用脚投票”选择在收益、回撤表现都更优的理财公司,而平衡理财产品降费与收益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各家理财公司的着力点。
4月2日,招银理财相关负责人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阶段,面对激烈的理财市场竞争,银行理财产品降费热潮持续攀升。短期来看,阶段性让费举措有利于降低投资者投资成本,一定程度上起到了吸引客户、提高市场份额的作用,但长期来看,降费空间有限,长此以往也不利于行业和公司的健康发展。同时,费率并非投资者的唯一考量,还要综合考虑产品业绩稳定性、服务水平等因素。
“在当前市场环境下,理财公司需要在产品降费与收益之间寻求平衡”,普益标准研究员崔盛悦表示,除了降低产品费率以外,理财公司还可以通过创新丰富自身产品线、拓展代销渠道等方式以满足各类投资者的需求,也可以通过加强风险管理、提高资产配置能力等措施来稳定产品收益,在竞争愈发激烈的理财市场环境下找到自身的定位和发展空间,提升自身市场竞争力。
展望2024年各家理财公司仍着重强调理财产品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并积极拓展权益类市场机会。招银理财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预计经济修复趋势仍将继续,债券收益率总体呈低位震荡格局,权益市场存在结构性机会。一方面,招银理财的理财产品策略会进行顺周期布局,以满足当前中低风险偏好客户的避险需求,重点加强现金、短债,以及以招银理财“稳泰”“安裕”“安泰”系列为代表的债+非标等中低风险产品的供应。另一方面,目前股市估值仍处于近年来低位,具备长期配置价值,招银理财将重点拓展以红利+、价值+、量化+、黄金+、全球+等为代表的八大含权产品线,借助债券、高股息、量化、黄金、衍生品和全球配置等策略分散投资风险。
光大理财相关负责人也透露,该公司将夯实理财多资产、多策略、全天候的优势,努力在另类、养老、投顾等领域形成特色,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让另类投资向多元化、市场化转型,提升服务实体经济成效,同时继续开拓股权市场,重点打造基于另类投资的特色产品线。
交通银行业务总监(零售与私人业务)林骅在2023年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交银理财将巩固中短期固收产品的优势,以稳为主,适度增加低波弹性产品的占比。同时,增强稳健增值适老化产品、加大ESG等绿色金融产品的供给。
“2023年以来,中低风险固收类理财产品规模整体呈增长趋势,而中高风险的混合类和权益类产品规模持续下滑,可以发现目前银行理财投资者的风险偏好仍处于较低水平。”崔盛悦预计,2024年理财产品仍将以“低波动、稳收益”的风格为主,满足投资者对于资金安全和稳定回报的期望,同时在目前商业银行存款利率不断调降的背景下,理财产品收益表现具有更高的吸引力,在此背景下,理财产品规模有望扩容。
资本动态 春兴精工陷“内幕交易”泥潭:实控人被采取强制措施,股价闪崩跌停
一季度主动权益首尾收益差55% 投向TMT基金表现亮眼,223只正收益超10%
今世缘回应省外市场不理想质疑:家门口就有肥沃小菜园,为何非找不毛之地展现拓荒能力?
苹果或取消10月发布会:新款、MacBook Pro将直接开卖
微软为 Xbox 手柄推出新配色“Mineral Camo 矿物迷彩”
索尼新款 PS5 配备升级版 6nm AMD SoC:名为 Oberon Plus
NASA:SpaceX 下一次国际空间站补给任务定于 12 月 21 日出发
有意与本刊合作者,有关合作事宜请与财经网联系。未经财经网书面授权,请勿转载或建立镜像,否则即为侵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