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竞竞猜官网官方多家理财公司近期上调产品募集规模上限,集中在定期开放式固收类产品类别,这被业内人士视为理财投资者热情日渐增长的信号,背后原因是开年来债券市场走牛行情。
然而,在交易盘主导下3月以来债市波动加剧,行情走向与2月形成对比,日前MLF(中期借贷便利)缩量续作,政策利率跟随市场利率下调的市场预期落空,或让“失锚”的债市走势更加波动。在此情形下,前述上调产品募集规模的固收理财,其净值和收益率或跟随债市最新走势加剧波动,就此业内人士称,要注意防范风险。
去年持续承压的银行理财规模,在今年开局迎来明显反弹和增量,2月理财市场规模新增超万亿。与规模增长相适应的,还有理财公司不断“祭”出的应对牌——上调旗下产品募集上限规模。
据第一财经记者不完全统计,2月以来,招银理财、光大理财、农银理财等7家理财公司先后上调产品募集规模,多集中在定期开放式固收类产品,不同等级风险的产品均有涉及,底层产品多与债券品种挂钩,上调规模从10亿元到200亿元不等。
其中,招银理财于3月15日发布调整发行规模上限的公告。公告称,根据客户需求,对招银理财招睿嘉利日开14个月持有1号固收增强理财计划进行规模调整,规模上限从原来20亿元上调至50亿元,调整日期定在3月19日。
就在前一日,交银理财发布公告称,为满足客户投资需要,计划于3月14日调整交银理财稳享灵动慧利日开1号(30天滚动持有期)理财产品规模上限,从10亿元上调至20亿元。
另一家理财公司也在同日宣布上调旗下多款产品募集规模上限。光大理财公告称,包括阳光金15M丰利(定制14期)、阳光橙安盈5号(15M定开)等,规模上限均从30亿元上调至50亿元。
亦有多家理财公司上调产品募集规模超百亿元。月初,徽银理财公告称,上调旗下产品募集规模上限,部分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募集规模上限调整至110亿元。
上月末,农银理财公告称,将“农银时时付”8号开放式人民币理财产品的规模上限由300亿元上调至500亿元,将“农银时时付”6号开放式人民币理财产品规模上限由300亿元上调至400亿元。
华东某理财公司人士对记者分析,受到债市走牛影响,理财产品收益率表现突出,击破低收益率“阴霾”,吸引了不少投资者购买;同时,在存款收益率不断下行的因素作用下,不少资金选择流入理财市场。
“上调产品规模上限是理财市场规模修复后的正常操作。”前述人士称,2月以来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回升明显,投资者投资热情有所恢复,预计未来这一势头将延续,理财公司上调旗下理财产品规模募集上限符合投资者需要,这种操作方式常用于开放式产品的运作过程中。
多家机构测算,2月以来理财市场规模环比续增。据中信证券明明团队的数据,2月理财规模环比增长约1.03万亿元至27.53万亿元,与去年11月的高点持平。3月增长势头预计将延续,据中金公司王海波团队统计,3月以来理财规模已经增长4400亿元。
理财市场存续规模回升是对理财产品2月来“赚钱效应”的认可,这得益于债市走牛和股市回暖。不过,理财产品最终收益率及“业绩达标率”才是投资者最为关心的。
从理财产品收益率来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保持高位。据中信证券测算,2月份,纯债型和非纯债型固收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4.04%、5.3%。其中,前者延续较好的收益表现,后者收益率较1月上升1.94个百分点。
不同于2月债市不断走牛,尤其是中长债品种收益率迭创新低,3月以来在交易盘和配置盘的扰动下,债市加剧波动,对理财产品和理财经理的投资水平“压力测试”才刚刚开始。
从上周债市表现来看,整体延续走弱趋势,现券收益率呈上行格局,其中30年期国债收益率反弹至2.5490%点位,周内最高至2.6050%,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上行至2.3425%;各期限国债期货品种均录得下跌,30年期主力合约周跌0.83%,10年期主力合约周跌0.2%,5年期主力合约周跌0.12%,2年期主力合约跌0.03%。
市场利率被不少机构投资者认为已进入“脱锚”区间,3月15日,央行维持MLF操作缩量续作,更是让政策利率跟随市场利率下调的预期落空。在债市继续“失锚”的行情下,接受记者采访的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债市波动可能会加剧,调整幅度将远超之前,这对固收类理财产品管理提出了挑战。
“打破刚兑后的理财产品净值随市场波动,尤其在股债市场表现动荡的情况下,理财产品的收益率可能会像‘过山车’。”某国有行理财公司分析师对记者说,以固收类产品为主要压舱石的理财市场,其收益率表现反映股债市场尤其是债券市场走势,近期债市在多空博弈下行情加剧动荡,预计接下来这部分理财产品收益率也会受到影响。
“一方面,债券利率上行可能导致银行理财子公司持有的债券组合市值减少,特别是对那些持有期限较长债券的理财产品来说,其受利率上升的影响更大;另一方面,随着债市波动加剧,理财子或将增加对短期或浮动利率债券的配置比例,以减少利率波动对投资组合的影响。”普益标准研究员赵伟对记者分析。
后期债市进入“交易驱动”逻辑,波动有所加剧,这与理财市场大部分投资者偏好相背离。根据《中国银行业理财市场年度报告(2023年)》,理财市场仍以个人投资者为主,数量为1.13亿个,占比98.82%,而持有理财产品的个人投资者大多数仍是风险偏好为二级(稳健型)的投资者,占到33%。据光大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一峰测算,在经济逐步筑底企稳预期下,居民风险偏好改善可能相对缓慢,理财市场仍将以低波稳健产品为重点方向,局部产品线或有阶段性机会,现金管理类理财作为规模压舱石,仍有规模提升空间。
在此背景下,赵伟认为,面对未来债券市场的波动,银行理财子在资金期限配置上可采用综合策略,以管理风险并寻求回报。一方面,可以通过分散投资于不同期限的债券,避免投资组合过度集中于某一期限,根据市场条件和利率预期的变化,灵活调整投资组合,比如在利率上升时采取防守策略,减少对长期债券的持有,转向短期或浮动利率债券。另一方面,采取期限匹配策略,根据产品封闭期限买入对应期限的债券资产并持有到期,减少因交易摩擦带来的收益损耗。